劲牌70周年品牌官宣,全球征集“劲牌故事”******
1月9日,劲牌公司七十周年品牌官宣发布会活动在武汉举行,拉开了劲牌公司70周年庆祝活动的序幕,发布会官宣了劲牌新的企业品牌战略定位,发布了1953-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,启动了“我与劲牌的故事”全球征集活动。
劲牌公司1953年创建于湖北大冶。值此70周年品牌官宣活动之际,劲牌公司发布新的企业品牌战略定位:“创新草本科技创造健康生活”。据了解,此次品牌升级标志着劲牌公司在“健康产品企业”定位下,企业品牌传播聚焦于创新草本科技,赋能产品健康内涵,以人类的健康事业为安身立命之本,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。
发布会上,劲牌公司总裁王楠波携手6位嘉宾共同开启了“我与劲牌的故事”系列全球征集活动,这也标志着庆祝劲牌公司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。据悉,劲牌公司将在2023全年开展一系列庆祝建厂70周年活动,包括70年主题酒的开发、劲粉节、小满封藏节、劲酒健康跑、毛铺草本中国行,以及70周年庆典大会和文艺晚会等。
70年来,劲牌公司以“健康人类、永无止境”的企业精神,“创新草本科技、创造健康生活”的品牌定位,通过提供健康的产品和服务,始终将提高消费者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作为企业的使命,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健康产品企业。
劲牌公司拥有“保健酒、健康白酒、中药业”三大业务板块,专注健康产品的研发、生产、销售,分别打造了“中国劲酒、毛铺酒、持正堂”三大核心产品品牌,坚持所有产品和服务必须具有健康内涵和健康价值。
劲牌公司围绕“健康、科技、品质”核心价值,通过创新草本科技赋能产品健康内涵,率先将科学提取技术、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运用于产品生产。目前,劲牌公司拥有专业技术研发人员380余名,与国内外20余家科研院校(机构)开展了多项科研攻关工作,有17项重大科技成果被国内权威机构认定为达到“国际领先(先进)”水平,拥有专利177件。
劲牌公司坚持“好而不同,追求极致”的产品理念,通过精益求精的产品品质为消费者创造健康生活。目前已在湖北黄石、四川宜宾、贵州茅台镇分别建设清、浓、酱三香原酒酿造基地,并拥有130多个中药材直供基地。2021年,劲牌公司获得第十九届全国质量奖组织奖,2022年又获得第二十届全国质量奖个人奖,连续两年获得全国质量奖最高奖项,在全国酒业中,劲牌成为唯一。
劲牌公司秉承“示善怀仁,共生共荣”的社会理念,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,热心公益慈善事业,截至2022年12月,劲牌公司历年累计公益捐赠总额达26.37亿元。先后荣获“中华慈善奖”(四次)、“全国文明单位”(四次),全国“万企帮万村”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奖、“绿色工厂”、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等百余项殊荣。
搜索
复制
“乙类乙管”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?疫情信息如何统计?总台独家专访吴尊友******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,对于疫情监测数据通报、病毒变异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感染,我国又将采取怎样的措施继续实施监控,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,他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。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:大家都在担心在国际上的奥密克戎BQ系列,然后包括XBB系列的变异株,它们在我们实行“乙类乙管”,出入境打开以后,进入国内会掀起第二轮的感染,这是大家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,您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。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:我们也对国际社会的各个国家流行的新毒株的情况进行了解追踪,那么同时对国内发生的疫情也进行了毒株变异的监测,特别是从境外回国人员当中也检测到这些毒株。会不会造成新一轮的疫情,取决于变异的毒株和我们刚刚流行的这些毒株之间,在结构上面有多大的相似性,或者说它的变异差异有多大。从目前来看,因为它的变异也是奥密克戎亚型里面的分支的变异,马上造成新一轮传播的这种风险的话,应该说不会太大。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:还有一种担心是认为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,感染的人口基数也大,会不会产生新的变种,从而影响整个世界的病毒序列,或者说整个世界的病毒的进程。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:优化防控策略以后,本地传播的疫情病例数在有一定的水平和规模的情况下,确实存在着新的变异毒株的可能性,我们也密切关注。所以在“乙类甲管”调整为“乙类乙管”的疫情监测方案当中,就专门提到了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监测,在现阶段,每天都在进行新的毒株的样本收集和测序,来对它的变化进行监测。从目前的结果来看,我们现在发现的所有的毒株,都是已经在国际共享平台上分享的毒株,也就是说在国外已经报告了,或者说主要是从境外流行以后传入中国,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国内新出现的变异毒株。 为指导全国各地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监测工作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疫情监测方案》,及时动态掌握人群感染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,科学研判和预测疫情规模、强度和流行时间,动态分析病毒株变异情况,以及对传播力、致病力、免疫逃逸能力及检测试剂敏感性的影响,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。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:对于之前疫情通报的数字和自己本身的感受,很多公众觉得差距比较大。我们国家一直的疫情统计和发布的疫情信息,是如何去监测和统计报告的?现在有没有相应的调整?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:在武汉疫情控制以后,到我们优化防控方案这期间,是叫严格管控时期。每一起疫情的源头、造成感染的毒株,几乎每一个感染者都能够被诊断管理,所以我们采取的是一个计数统计。现阶段由于防控方案的调整,报告病例数和公众感觉的数字,存在着一定的差距。造成这种差距有两个方面的原因,一个是不再实行行政区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了,除了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以外,采取的方法是愿检尽检的方法,这样的话检测的人数、报告的人数就有明显的下降。第二个方面,疫情的感染者主要以轻症为主,多数人还在家庭自我休息调整、进行抗原检测,这一部分也没有纳入到传染病报告,这就造成了这样的差距。为了更好地做好统计工作,联防联控机制制定下发了新冠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疫情监测方案,采取的是多种渠道的监测,包括住院病例的报告监测、核酸抗原检测的数字统计,还有重点机构像养老福利机构的监测,再有像学校学生的呼吸道症状的监测,以及对部分病人的检测。还有我们在全国设立500多个流感哨点监测。我们采用了多种统计方法综合运用,也能够相对准确评估疫情的发生发展趋势,能够对于疫情的发病,流行的强度,流行的趋势,流行的时间做出研判,对防控效果作出评价。在过去几年,欧美国家和全球其他的国家实际上也是采取这样一个统计方法,它主要就是通过抽样的方法来反映总体情况。(央视新闻客户端)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